如果我告訴你,我能在不接觸螺旋槳的情況下讓它旋轉,你會信嗎?沒有齒輪,沒有皮帶,僅靠磁力。聽起來像科幻,對吧?
我是 Emiel,實用工程師——你可能還記得我之前的項目「助推背包」。這一次,我深入研究了磁力聯軸器,而我發現的結果,坦白說,讓我自己都感到驚訝。

作為一名航空航天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我熱衷於動手設計,幾乎把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在實驗和製作實用裝置上。通過我的 YouTube 頻道,我分享像這樣的工程挑戰,旨在激發他人的創造力,鼓勵大家自己動手實踐。
為什麼要打造無接觸電機?
我之前聽說過磁力聯軸器,主要是在實驗室燒杯底部的攪拌器中使用——旋轉的磁場驅動密封容器中的小棒。但我自己從未親手製作過。
這看起來是一個完美的動手挑戰:這些無接觸連接究竟能有多強大、多實用?我能否僅靠磁力旋轉軸心——而且還能控制它?
在研究不同方案時,我偶然發現了一種奇特的變體,它根本不依賴第二個磁鐵,而是使用一塊實心銅板與旋轉磁鐵來產生運動。這才是真正令人興奮的地方。
這種裝置利用了渦流——在導體中產生的旋轉電流回路,它們反過來生成相反的磁場。這與過山車或高速列車中的磁力制動原理相同。
我的目標很簡單:製作這兩種版本,進行測試,並感受其中的力學作用。
從 CAD 草圖到銅板與磁鐵
一切都始於 Fusion 360 中的草圖。我建模了兩個旋轉盤,每個盤上固定六顆釹磁鐵,極性交替排列:一個盤朝上為北極,另一個盤朝上為南極。構想是,當其中一個盤旋轉時,磁力會將運動傳遞給另一個盤。
銅盤的 CAD 模型,在 Fusion 360 中設計,用於與磁力聯軸器互動。©

我使用 Bambu Lab 打印機 3D 打印了外殼,並從 Xometry 採購了銅板。
版本 1:磁鐵對磁鐵
這一版本使用了兩個相同的磁性盤,面對面放置。當一個盤旋轉時,磁場會帶動另一個盤跟隨旋轉。該聯軸器出乎意料地強大且響應極快。


然而,這種連接過於剛性。如果出現卡阻或遇到阻力,整個系統就會停止運轉。雖然沒有打滑對於扭矩傳遞來說很理想,但在需要靈活性或安全性的應用中並不適用。
版本 2:磁鐵對銅板
這才真正令人興奮。當我在銅板附近旋轉磁性盤時,銅板開始旋轉,而無需接觸任何物體。這就是渦流作用的神奇之處。

雖然銅本身不具磁性,但當渦流在接觸前產生阻力時,下落的磁鐵會略微減速。©
感覺就像在蜂蜜中轉動槳一樣。連接順滑、帶有阻力且自我調節。磁鐵旋轉得越快,感應電流和扭矩就越強;磁鐵與銅板距離越近,傳遞的力也越大。

距離太遠,聯軸器力量減弱;距離太近,系統則會產生自拉的趨勢。效果出乎意料地強大——即使間隙超過 8 毫米,磁力與渦流的作用仍然有效。
讓我驚訝的是:銅板裝置也能反向工作。當我旋轉銅板時,它竟然能帶動磁性盤旋轉,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
我還嘗試了不同厚度的銅板——6 毫米與 3 毫米。較薄的銅板響應更快,這很可能是因為其慣性較小。
實際應用潛力
這在現實中有應用潛力嗎?絕對有。
想象一下,需要通過密封牆驅動軸的場景——例如化工處理、水下系統或食品生產線。在這些環境中,無接觸扭矩傳遞具有明顯優勢,因為不存在污染或洩漏的風險。
銅板版本的自然打滑甚至可以作為一種安全功能——提供平穩啟動,或在過載時自動脫離。
接下來會做什麼?
如果我製作下一版本,我會設計一個系統,可以實時調整磁性盤與銅板之間的間距。這樣,我就能精確調節傳遞的扭矩大小。
我還想嘗試不同的磁鐵排列或材料,甚至可能將其應用到現實場景中。
目前,我很慶幸自己嘗試了銅板版本——即便一開始我並不看好它。事實證明,有時候,最好的成果往往來自那些你最懷疑的想法。
想看看它的實際效果嗎?請到我的頻道觀看完整視頻。如果你有關於磁力聯軸器潛在應用的想法,我也非常願意聽取你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