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me
  2. »
  3. 網誌
  4. »
  5. 3D 打印工藝
  6. »
  7. SLA 3D 列印設計指南:8 條關鍵技巧

SLA 3D 列印設計指南:8 條關鍵技巧

SLA 3D 打印設計技巧指南,助力實現高精度、耐用與高品質零件生產。

大家好,我是 Niko Mroncz,Xometry 的銷售工程部負責人。自 2010 年以來,我一直從事 3D 列印工作。當對表面品質和精度要求極高時,SLA 始終是不二之選。但與粉末類工藝相比,SLA 的容錯性要低得多——要想實現高效設計,就必須深入理解其工藝原理。

立體光固化成型(SLA)是一種基於樹脂的 3D 列印技術,它利用紫外雷射逐層選擇性固化液態光敏樹脂。SLA 的突出優勢在於能夠製造出具有極其精細細節、光滑表面和嚴格公差的零件——通常幾乎不需要後處理。它可支援多種材料,包括通用樹脂、高溫樹脂以及透明樹脂等。

憑藉這些特性,SLA 非常適用於原型製作、模具母模、牙科模型、小型機械部件以及對外觀設計有要求的零件。然而,與基於熱塑性材料的工藝相比,SLA 製成的零件通常具有較差的抗紫外穩定性。

SLA 3D printed parts

Nikolaus Mroncz

Xometry 銷售工程部負責人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 SLA 零件的表面品質非常出色,但它們也存在一定侷限性。隨著時間推移,暴露在陽光下可能導致零件變脆,而淺色零件——尤其是白色或透明件——可能會出現發黃現象。雖然可以透過噴塗一層透明塗層來減緩這種老化,但仍有一些設計技巧值得分享,以幫助獲得更理想的列印效果、降低失敗率,並最大程度發揮 SLA 的優勢。

1. 遵循 SLA 的最小特徵尺寸限制

雖然 SLA 3D 列印在精細細節方面表現出色,但過於微小的特徵仍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引發問題。細長的針狀結構可能過於脆弱,狹窄的槽口可能無法清晰成型,而小孔則可能因列印過程中樹脂堆積而被封堵。這類缺陷通常源於幾何設計突破了可靠的尺寸極限。

經驗法則:

  • 針狀結構的最小可靠直徑應保持在 1 mm。
  • 槽口的最小尺寸建議為 0.5 mm,越大越好。
  • 最小可列印特徵尺寸應保持在 0.2 mm。
Minimum feature size icon

2. 合理設計壁厚

壁厚是 SLA 3D 列印設計中最關鍵的因素之一。壁厚過薄會導致零件脆弱,甚至在列印過程中發生斷裂;而壁厚過厚則不僅造成材料浪費,還可能引發翹曲等缺陷。

此外,壁厚不均會導致冷卻速度不同,較薄區域往往比厚壁區域冷卻更快,從而可能引發開裂、翹曲等問題。因此,應合理設定壁厚,並盡量在整體結構中保持一致的厚度,以避免缺陷。

對於無支撐的壁面,由於更容易翹曲或斷裂,應設計得更厚一些,並可在底部增加圓角過渡以增強機械強度。對於有支撐的壁面,翹曲風險較低,可以適當減薄,但仍需保持在合理範圍內。

Maximum Wall Thickness Icon

經驗法則:

  • 無支撐壁面:建議最小壁厚為 0.6 mm。
  • 有支撐壁面:建議最小壁厚為 0.4 mm。

3. 在配合零件設計中考慮 SLA 公差

儘管 SLA 3D 列印可以實現高精度,但在零件設計中仍需嚴格考慮公差問題。設計時應預留公差,並考慮固化過程中的收縮。

這是確保零件滿足嚴格公差要求並正常運作的唯一途徑。在配合零件之間應設計適當間隙,以防止列印過程中零件黏連,同時也有助於零件的順利組裝。

經驗法則:

  • 活動零件及裝配件之間:確保最小間隙為 0.5 mm。
  • 緊配或卡合配合:可使用 0.1 mm 的間隙。

4. 安全設計空心 SLA 零件以節省樹脂

SLA 可以列印全實心零件,但在許多情況下,將設計空心化有助於減少材料使用和列印時間。然而,空心結構必須謹慎設計,以保持結構完整性並避免常見的列印問題。過薄的壁厚或完全封閉的腔體可能會在零件內部困住未固化的樹脂,導致內部壓力不平衡,從而引發開裂甚至零件損壞。此外,空心或凹形結構在列印平台上朝上列印時,可能會對樹脂槽產生吸力效應,導致零件在列印過程中脫落。

為避免這些問題,應始終設計排樹脂孔,使多餘樹脂能夠流出,並盡量減小吸力。對於完全封閉的結構,如球體或腔體,可考慮填充空腔,或在每個空心區域至少設置一個排樹脂孔。

经验法则:

  • 空心部分最小壁厚:保持 2 mm
  • 排树脂孔直径:至少 3.5 mm
  • 排树脂孔数量:每个空心区域至少设置 一个排孔

5. 內外角採用圓角處理

零件上的尖角和銳邊會導致應力集中,從而增加開裂和零件失效的風險。對內角和外角進行圓角處理可以使應力在結構中均勻分布。應盡可能增大圓角半徑,以促進 SLA 3D 列印零件中的高效應力分布。

經驗法則:

  • 角落最小半徑約為 0.5 mm。
  • 內角半徑應至少為相關壁厚的一半。
  • 外角半徑應至少為相關壁厚的 1.5 倍。

6. 添加清晰文字與標識

SLA 非常適合在零件表面直接添加小型徽標、標籤或功能性文字。但如果浮雕或雕刻文字過於精細,可能因過度固化或樹脂滲出而導致對比度下降或無法辨認。

為了確保可讀性,文字應具有足夠的高度或深度,以在進行輕微表面處理後仍保持清晰可見。

經驗法則:

  • 浮雕文字:高度至少 0.5 mm,寬度至少 0.4 mm。
  • 雕刻文字:深度至少 0.5 mm,寬度至少 0.5 mm。
  • 最小字體尺寸:字符高度 1 mm,推薦 2 mm 或更高。
Embossing Height Icon

7. 盡量減少支撐並合理佈局

在 SLA 設計中,應盡量避免支撐結構,因為支撐會在零件表面留下痕跡。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支撐是必要的,例如用於壁面或懸垂結構。大多數切片軟體可以自動檢測支撐位置,因此添加支撐相對容易。

不要無謂地添加支撐。如果確實需要支撐,請遵循推薦的最小長度和角度要求。超出這些限制可能導致懸垂結構在脫模或剝離過程中斷裂。

Support structure icon

經驗法則:

  • 無支撐懸垂:長度不得超過 2 mm,且角度至少為 30°。
  • 支撐位置:懸垂、橋接及任何可能因缺乏支撐而變形或失形的特徵下方均應設置支撐。
  • 支撐接觸點:盡量使用較小的接觸點,以減少成品零件上的痕跡。

8. 優化零件方向以減少支撐並提升表面品質

在 SLA 3D 列印中,零件的擺放方向會影響列印成功率、機械強度以及支撐痕跡的可見性。合理的方向不僅便於列印、減少支撐需求,還能降低翹曲、吸力問題或附著力不足等失敗風險。將零件傾斜擺放還可幫助樹脂更均勻地流走,減少「吸杯」現象或內部應力累積的可能性。

經驗法則:

  • 減少懸垂:將零件擺放以降低需要支撐的懸垂區域。
  • 避免大面積水平面:避免零件的大型平面與列印平台平行。
  • 傾斜角度:將零件傾斜 30°–45°,以增強附著力並降低列印應力。

在 SLA 設計中避免「吸杯」效應

「吸杯效應」是倒置式 SLA 列印中特有的常見問題。當空心或凹形結構——如凹槽或封閉腔體——朝下朝向樹脂槽時,在逐層剝離零件的過程中,腔體可能困住空氣或未固化樹脂,產生吸力效應。

這種壓力差可能導致「爆裂」,即內部壓力使壁面在列印過程中向外破裂。在嚴重情況下,吸杯效應可能損壞零件或樹脂槽,甚至引發機器內部樹脂洩漏。

降低風險的方法:

  • 避免開口朝下的杯狀幾何結構。
  • 在封閉腔體上設計排孔以排出空氣和多餘樹脂。
  • 重新調整零件方向,使空心或凹面不直接朝向樹脂槽。

SLA 3D 列印規格參考指南

下表簡要彙總了 Xometry 針對不同零件特徵的 SLA 3D 列印設計規格。在設計階段參考這些規格,對於實現高品質列印至關重要。

規格項詳細信息
通用公差±0.5%(±0.2 mm)(標準)±0.5%(±0.15 mm)(工業級)
層厚20–100 微米(視列印機而定)
最大成型體積標準:145 × 145 × 185 mm工業級:736 × 635 × 533 mm
最小特徵厚度0.20 mm
建議最小壁厚有支撐壁:0.4 mm無支撐壁:0.6 mm

在 Xometry 獲取高品質 SLA 3D 列印零件

掌握 SLA 3D 列印技術,將為製造精細、高精度且表面光滑的零件打開無限可能。遵循本指南中的設計技巧,您可以獲得卓越的列印效果,使零件更具功能性、耐用性、可靠性和可互換性。這些技巧也是確保符合行業高標準的關鍵。

準備好將您的專案提升到新高度了嗎?透過與 Xometry 合作,充分釋放您的創意潛力,享受 SLA 3D 列印領域無與倫比的品質與專業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