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ome
  2. »
  3. 新聞中心
  4. »
  5. 解放調查| 虹口區實到外資增速上海第一的背後

解放調查| 虹口區實到外資增速上海第一的背後

來源:上觀新聞

虹口區實到外資增幅持續攀升,背後有其深層次原因。

近日,虹口區新增1家市級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商船三井(中國)有限公司,是由日本株式會社商船三井在上海設立的東亞地區總部。

它主要從事中國市場的國際船舶代理、航運信息諮詢、商務信息諮詢、企業管理諮詢和海運空運貨代等業務,以及中國香港、中國台灣和韓國公司的相關管理營銷事務。

2024年,虹口區實到外資同比增長35.7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今年1—2月,虹口區實到外資同比增長22.5%。

目前,虹口區共匯聚外資企業近2000家,涉及75個國家地區,區域經濟貢獻近四分之一。去年新引進法國東方匯理、德國漢宏貨運等百家重點外資企業,新增瑞士碩軟集團、瑞典伊萊克斯等20家知名集團,虹口區已成為外資企業眼中極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

隨著採訪的深入,記者發現,虹口區實到外資增幅持續攀升,背後有其深層次的原因:既得益於上海整體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佈局,更源於虹口區在營商環境優化、政策精準支持、產業生態構建等方面的創新實踐,甚至還有文化交融的淵源。

區位優勢與產業匯聚:吸引外資的「硬實力」

依據黃浦江與蘇州河交匯的黃金地段,2020年北外灘新一輪大開發啟動。隨著北外灘加速打造金融、航運、科技等產業匯聚的高能級總部經濟,高端商務載體的大量出現,成為虹口吸引外資進駐的「硬實力」。

按照規劃,北外灘建築總量約840萬平方米,將矗立18幢180米以上的超高層建築。2017年,第一批租戶進駐上海白玉蘭廣場。2020年以後,北外灘地區又陸續湧現北外灘來福士、友邦金融中心等諸多高端寫字樓。

德國杜塞爾多夫展覽集團公司是德國五大展覽集團之一。2021年,其在華全資子公司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遷至白玉蘭廣場。「我們之所以選擇這裡,一來看中北外灘的發展潛力,二來因為我們德國總部地處萊茵河畔,感覺北外灘有一種親切感,臨江美景一覽無遺。」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與之相似,卡夫亨氏亚洲區政府事務副總裁兼總法律顧問陸藝凡告訴記者:「早在2020年,我們就留意到虹口區積極打造北外灘超级總部基地,全力建設好世界级會客室,不斷提升北外灘顯示度。這加速了我們落户虹口的决定。」

卡夫亨氏公司是全球領先的食品飲料公司之一,總部位於美國。2020年,卡夫亨氏把亚洲區總部由新加坡遷至上海,並在2021年正式落户虹口區,成为虹口區第一家跨國公司亞洲區總部企業,2022年被上海市商務委認定為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亚洲區)。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引進來」,虹口區積極「走出去」,採用了針對個别特色的定向招商模式,拓展外資来源地,提升外資利用水平,效果顯著比如,英國的航運,中東的金融,德國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等,都是招商的關注重點。

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虹口區共舉辦境內外各類外商投資促進活動達 94場。不僅引進了加拿大宏利、阿聯酋博祿等外資龍頭企業,還引進了德國霍爾特閥門等隱形冠軍、高成長企業和行業巨擘。

目前,北外灘已成為上海市首批自貿聯動創新區、上海市首批股權投資匯聚區。虹口區通過打造「外資企業生態鏈」,形成「引進—培育—升級」的良性循環。

夜幕下的世界會客室

政策創新與服務升級:企業紮根的「軟環境」

2022年,虹口區在全市率先推出區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政策。這個政策相當於市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蓄水池」,讓企業受益的同時,也助力企業進一步發展。

當年,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就被認定為區級跨國地區總部。「能獲得這個稱號,員工們都受到鼓舞。」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企業不僅獲得獎勵,而且能享受虹口區為外資企業經營發展和人才居職便利提供的綠色通道。依據虹口會展業支持政策,我們迅速在華承辦多場國際級展覽,進一步鞏固了區域產業競爭力。

虹口區商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自虹口區級跨國公司總部政策發布以來,目前已有16家總部企業升級為市級跨國公司總部。

卡夫亨氏就是其中一家。陸藝凡說:「這幾年我們能感受到政府重點從『側重政策審批』向『側重政策服務』的轉變,讓我們能安心在滬發展。」他介紹,該公司的法人代表是一位外籍人士,由於人經常在國外,公司要辦理稅務登記、稅務註冊等事項不是很方便。虹口相關部門在了解情況後就安排了「一站式服務」。法人代表抵滬後,到市場監管部門,一次過將所有手續都辦妥了。

去年,虹口區又推出《外資總部提質增能三年行動計劃》等專項政策,並由分管區領導牽頭,連續召開區外商投資工作聯席會議,包括職能部門、招商單位、屬地街道等36家單位均作為聯席成員,聯動打通涉外服務「最後一公里」。

聖匯安集團的經歷很有代表性。它是法國第一大保險經紀公司,於2009年在虹口區設立萬欣和(上海)企業服務有限公司。在虹口區的支持下,萬欣和目前處於高能級總部升級的進程中。

虹口區還協助企業不斷拓展在華業務,聖匯安集團於2021年在虹口區設立聖匯安保險經紀(上海)有限公司,去年企業作為外資大項目與虹口區簽約,增資5000萬元。

人才生態與文化連接:營造歸屬的「新場域」

人才是外資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源。

虹口區不僅推出了《國際頂尖人才引進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通過落戶、房屋津貼、校企合作等政策吸引全球人才,還在全巿首創「海外人才驛站」,今年增加了針對「海內外優秀實習生」「經認定的高層次人才」這兩類人才的支持等。

被企業記住的正是這些暖心的細節:2023年,卡夫亨氏亞洲區總裁福瑞德申請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時,虹口區外辦不僅提供申報指導,還建議製作視頻材料提升成功率,最終協助其首次申請即獲獎;

2024年,在虹口區人才發展服務中心的牽線下,卡夫亨氏首次走進復旦大學開展校園招聘,開啟與頂尖高校的合作之旅,為企業人才儲備注入了強大動力;

今年,在虹口區人才局幫助下,卡夫亨氏的海內外畢業生正通過「人才驛站」政策申請房屋津貼。

而虹口歷來是中西方文明交匯的重要門戶,這種中西交融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對於外資也十分具有吸引力。

一位虹口區負責招商的幹部告訴記者,虹口區與法國、日本等在歷史上淵源深厚,讓相關國家的企業很有親近感,在招商的時候會特意帶他們去魯迅與內山紀念書局、精武體育總會等地參觀。

中國意大利商會主席Lorenzo Riccardi介紹,早在20世紀初,虹口就聚集了很多意大利企業家,搭建了兩國文化交流的橋樑。如今,虹口仍然是意大利企業在中國的重要樞紐,目前中國意大利商會會員數目已超過800人。

總部位於瑞士的碩軟與上海的緣分始於2007年。當時,集團全球管理團隊在選址考察中,被虹口區獨特的文化基因深深吸引——這裡不僅是上海開埠後首個國際碼頭所在地,更承載著「海派文化發祥地」的歷史厚度。

2024年,一直紮根虹口的碩軟中國,被認定為上海市和虹口區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碩軟中國區負責人記得,碩軟曾遭遇過其合法利益遭受侵害的案件,虹口執法人員迅速啟動預警,通過聯動響應機制迅速制止了非法侵害,避免企業遭受進一步經濟損失。這讓企業真切感受到,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此外,虹口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還聯動商協會、專業機構,定期舉辦外資圓桌會、行業論壇等活動,促進企業間資源對接。

今年的新春聯誼活動中,虹口區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和40多家外資企業代表一起交流。地點在今潮8弄,期間既有樂隊表演,也有遊戲環節。

「真的完全沒想到,政府舉辦的活動除了可以拓展人脈,還可以這麼 chill、這麼有創意。我們以後一定還會參加。」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資深市場傳播及公關經理應悅說,「這讓我們再次相信,虹口區確實很懂外企。」

北外灘迎來今年第13,310位入境遊客